
放眼黨的近百年歷程,從石庫門到天安門,一個只有50多名黨員的黨,如今已成為擁有90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無數歷史事實說明,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和優(yōu)良作風是在歷史長河中鑄就和錘煉出來的。凡是過往,皆為序章,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的《信念與作風叢書》為我們展示了黨的來時之路,又告訴我們面對未來的路應如何秉持先烈們的信念走下去,如何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何為信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對一名共產黨員來說,信念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是對共產主義事業(yè)的無限忠誠。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br />
與理想信念相關聯的,是黨的作風。如果說信念更多體現的是黨員的精神狀態(tài)、思想意志,那么作風更多體現黨員的精神態(tài)度和行為做派。習近平總書記曾生動地指出兩者之間的關系:“信念是本,作風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則形必散?!弊黠L是黨性和世界觀的反映,是理想信念的外在表現。
黨的信念和作風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具體的、實踐的、發(fā)展的。從黨誕生到發(fā)展壯大的近百年歷程來看,黨在不同時期形成的精神思想,逐步積淀的體現黨的本質屬性的核心價值觀和優(yōu)秀文化,構成了黨的精神譜系,生動體現著黨的建設和黨長期執(zhí)政的規(guī)律。近日,根據我們黨革命根據地斗爭史進行創(chuàng)作的紀實文學作品《信念與作風叢書》,就是以史實闡釋黨的精神譜系的一個有益嘗試。
叢書講述了從1927年八七會議至1949年中央“進京趕考”這段新民主主義革命血與火的奮斗史,深刻揭示出革命領袖、共產黨員、革命軍人是如何利用信念與作風這兩大武器實現絕地反擊和浴火重生的。叢書分為四卷,即《浴火搖籃》《星火燎原》《寶塔山高》《開國興邦),分別以生動的筆觸詮釋井岡山精神、蘇區(qū)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的思想內涵,描繪出一部我們黨堅定理想信念、錘煉優(yōu)良作風的壯美史詩,連綴起黨由誕生到執(zhí)政這一歷史時期偉大實踐的內在理路、精神脈絡和成功邏輯。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对』饟u籃》通過我們黨在井岡山艱苦卓絕的斗爭歷程生動詮釋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國民大革命失敗,成千上萬共產黨人血流成河,白色恐怖籠罩全國,我們黨靠什么來點燃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靠的就是“堅定執(zhí)著追理想”;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fā),“實事求是闖新路”,開辟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充分依靠群眾、發(fā)動群眾,始終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和人民群眾結下魚水之情,“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
蘇區(qū)精神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央蘇區(qū)革命戰(zhàn)士和人民群眾,在黨領導創(chuàng)建、發(fā)展和保衛(wèi)蘇區(qū)革命實踐中培育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是井岡山精神的傳承和發(fā)展?!缎腔鹆窃分邳h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根據地建設史,深刻揭示出蘇區(qū)精神的深刻內涵。面對國內革命形勢處于低潮,“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中國共產黨人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中國革命必然勝利,因而在革命的征途上無論有多大的犧牲,都前仆后繼,義無反顧。面對敵人殘酷的軍事“圍剿”和嚴密的經濟封鎖,蘇區(qū)物資嚴重匱乏,共產黨人同人民群眾艱苦與共、患難相依,以做人民的公仆為榮光,以廉政清明嚴格自律?!疤K區(qū)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正是蘇區(qū)共產黨人優(yōu)良作風的真實寫照。
延安時期是黨的事業(yè)空前發(fā)展的時期。跟隨作者細膩的筆觸,《寶塔山高》帶我們重溫那段難忘的革命歲月,沐浴延安精神的思想光輝。堅定理想信念,是延安精神的靈魂。回望延安時期,為什么在物質匱乏、條件艱苦的環(huán)境下,卻朝氣蓬勃、激情燃燒、充滿生機,成為成千上萬有志之士景仰、向往和奔赴的精神高地?因為那里有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真理的光輝、民族的希望。保持艱苦奮斗,是延安精神的特質。延安時期,我們黨領導根據地人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用雙手和鋤頭開展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大生產運動,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強大的敵人,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這就是延安黨員干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
共和國從這里走來?!堕_國興邦》記錄了中國共產黨人在西柏坡這個小山村改變中國歷史命運的700多個日日夜夜。與井岡山精神、蘇區(qū)精神、延安精神不同,西柏坡精神是在我們黨已經取得戰(zhàn)略決戰(zhàn)主動權的條件下產生的,是黨的信念意志和優(yōu)良作風在重大歷史轉折關頭的一次大檢驗、大發(fā)展,是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鍛造的革命精神的一次大升華。西柏坡精神的本質特征是“兩個敢于”(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兩個務必”,一方面是“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大無畏精神和革命氣概,一方面是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和艱苦奮斗作風的冷靜清醒,蘊含著對共產黨人理想信念宗旨和作風風范等極為豐富的時代要求。
不同于一般描述四個時期革命歷史的著作,本叢書將論述的重心始終錨定在信念與作風兩個維度之上,通過歷史事實揭示出背后所包含的精神力量。透過叢書,我們讀到的不止是中國革命的歷史,更是我們黨心路歷程的發(fā)展變遷。
值得注意的是,叢書作者勾畫出中國革命22年的歷史大脈絡,又用大畫面中的小筆觸填充,蘊含豐盈的細節(jié),而由于人物和事件的真實性,那段動人心魄的歷史背景都躍然紙上,非常動人,又具有啟迪意義。
堅定信念、保持優(yōu)良作風,是黨員干部的終身必修課。本叢書展示黨來時的路,揭示未來的方向,可為新時代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繼承弘揚黨的優(yōu)良作風提供一面鏡子。(唐魯沂)